外地求职小心传销陷阱

外地求职小心传销陷阱

骗术:

许久不见的同学突然打电话给你,说自己在外地某公司,待遇十分优越,让你也过去。接到这样的电话可要留一个心眼,因为这个同学可能已陷传销陷阱,这个电话也许会是将你拉进魔窟的利爪。传销陷阱是求职过程中危险系数较高的一种,一些传销组织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求职者上当,已经陷入的人很快就被洗脑,又会成为新的拉人工具,亲情、友情在他们眼里已经一文不值,唯利是图的传销人员会利用亲戚朋友的信任将他们骗进传销魔窟。

案例:

1、大学生求职小心传销陷阱 专家呼吁出台新举措

眼下正是大中专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大中专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有关专家提醒,大学生求职要小心“传销陷阱”!

谈恋爱 招经理 传销形式更隐蔽

一切源于大半年前的那场“爱情”:一次偶然相遇,来自南方的一位姑娘仿佛对正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的小张一见钟情。两人互留手机号码后,就开始长达半年的短信传情。

小张快毕业时,女方告诉他:“毕业后到我们这边来吧,我哥哥开了个公司,投4万元到公司入股,到年底就可以分红;来公司上班每月还能挣6000元钱!”

怀着对甜蜜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小张带着家人东拼西凑的4万元钱,只身南下。

但当他把钱交上去以后,心中的姑娘也难见着了,公司里的人则开始跟他讲如何发展下线,如何在短短几年迅速积累百万身家……就这样,小张落入了“传销陷阱”中。

如今,一些传销组织在吸引其他人加入时,会“穿起”各种“外衣”,或假借谈恋爱,或假借招聘人员,形式与过去相比更加隐蔽,然后辅以高薪或高回报为诱饵。曾经受骗落入“传销陷阱”的大学毕业生李云龙(化名),遭遇的则是一场“网上招聘”的惨痛经历。

正当新疆某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李云龙在四处找工作的时候,2006年7月的一天,他突然在网上看到,山东一家经营食品加工的企业需要招聘一名营销经理。该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经验等方面都没提出要求,只要求有大专以上文凭,而提供的待遇是每月8000元。

李云龙喜出望外,当即把自己的求职简历投了出去,很快他便收到了该企业的录用通知,告诉李云龙已被该企业正式录用,由于身处外地,该企业要求他带1万元现金过去,以便安排生活等事宜。

来到该企业后不久,该单位以办理证件的名义把李云龙的身份证收走了,后来企业又说新员工要参加培训需要先交培训费,让李云龙交纳了8000元钱。“参加培训那天,走进会场10分钟后,我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李云龙对记者说,“那场面就是自己多次在电视上看到的被曝光的传销培训的场面。”到这个时候,李云龙知道自己落入了“传销陷阱”。

由于难以脱身,李云龙只得被迫暂时留了下来。但他没有按照传销人员的要求,购买所谓的代理权,做下线。他不相信一年能挣100万元的谎言,也不想欺骗朋友和同学。后来该传销组织被警方查处,他才得以脱身。

找工作 时间忙 毕业学子易上当

李云龙在反思这一年来的经历后说,如今,一些传销组织已把目光盯上了大中专毕业生,利用大中专毕业生急于找工作和不了解相关情况,在网上以招聘为名,诱骗毕业生上当。

大学毕业生小钟也是在网上求职时被骗的。他被招聘单位以招聘主管之名招到了外省,去了之后,便落入了“传销陷阱”。小钟发现,在传销组织里,类似他这样遭遇的不止一个,不少人都是在网上求职时被骗的。

小钟告诉记者,每年6月、7月是大中专学生毕业的时候,很多毕业生都忙着找工作,一些传销组织在网上发布一个招聘信息往往总能招来人。传销人员往往以某公司的名义,在网上发招聘启事,留下一个手机号。招聘岗位填写的都是业务主管或者文员,不需要工作经验,中专以上学历即可,包吃包住,年薪两万元以上,等等。这种招聘信息一般发布在外地的求职网上,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大中专毕业生往往是骗子眼中的最佳人选。

勤查证 擦亮眼 多管齐下保安全

针对大中专求职者在网上求职时容易落入传销组织设置的陷阱的实际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大中专毕业生求职者只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网上招聘信息,还是能够很容易防止自己落入“传销陷阱”的。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

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这位负责人说,传销人员为了发展自己的下线,会编造各种谎言,以公司名义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因此,大中专毕业生求职者要注意了解和识别这些谎言。诸如,在网上找工作时,招聘单位说所从事的工作十分赚钱;一直透露想让你参与该单位一起创业的想法;招聘单位给你留有电话和公司名称,但没有留具体的公司地址。另外,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经验等不提要求,但给的职位却很好,待遇很高,出现这些情况,求职者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同时,在网上求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核实招聘信息是否真实可信。如可以通过电话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该单位是否存在,还可以登录当地工商部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等。

有关专家提醒,如果求职者不小心落入“传销陷阱”中,不要轻易与传销者发生冲突,要想办法寻找机会报警,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免给自己造成伤害。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的力度,要根据新情况调整策略,出台新的举措和方案,严厉打击传销行为,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2、求职遭遇传销陷阱失去自由逃离无望四川小伙跳楼摔成重伤

求职遭遇传销陷阱失去自由逃离无望四川小伙跳楼摔成重伤

四川小伙张兵“应聘”来到咸阳,结果被人骗到一间民房内软禁起来。他怀疑落入传销陷阱想离开时,却遭到“公司”人员的百般阻挠。万般无奈之下,张兵从三楼跳下,导致腰椎骨折,可能终身瘫痪。

23岁的张兵是四川达州市达县人,初二时父亲因病离开人世,母亲一人将他和哥哥拉扯大。一个月前,张兵在大中华人才网上,看到咸阳一家名为恒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企业正在招聘工程预决算人员,他便递交了申请。很快,恒达公司就决定聘用张兵。

4月12日上午,小张坐火车来到咸阳。与公司的人联系上后,他被带到沈家小区一间住宅内,当时房内有6个人正在打扑克,没有床只打着地铺,大量的萝卜、青菜、白菜堆积在厨房里。

恶劣的环境让小张疑窦丛生,电视、报纸里对传销窝点的描绘,让小张有些紧张。他提出要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公司”的一位女员工拿出一部手机递给小张,却阻止他用自己的手机。看着门窗全封闭的屋子,小张越想越害怕。晚上,张兵借故想要离开,但“公司”的6名员工百般阻挠,无奈之下,张兵走向窗户从三楼跳了下去。

张兵后被人送到咸阳二一五医院救治,据主治医生介绍,张兵腰椎压缩骨折,左跟骨塌陷骨折,详细情况需手术后进一步观察才能确定,但不排除瘫痪或残疾的可能。

西兰路派出所民警赶到沈家小区时,发现“恒达公司”的人已全部逃走。一位民警对记者表示,经他们初步调查,这是一个传销窝点。现在警方正在追捕犯罪嫌疑人。

3、女生暑期打工误入传销陷阱被解救后再遭挟持

一女大学生被骗参与传销,被控制后失去自由,7月17日工商津南分局成功将她解救出来,并帮助其安全返乡,现该大学生已安全抵达家乡宿迁市。

仲某是无锡市某学院的女大学生,被同学的花言巧语哄骗而来,在所谓的“堂课”上,当她看到那个大大的“富”字,顿时明白了七八分,被描述得天花乱坠能赚大钱的“公司”竟是传销组织。本打算暑期打工挣钱,不成想落入传销公司的陷阱。身上的钱被传销头目以种种借口骗走,所有出行都有人监视,难以脱身。

在工商津南分局于7月16日开展的打击传销“飓风”行动中,仲某被成功解救出,并为她筹集110元路费。不料,传销头目竟胆大包天,派人在半路上挟持了仲某,使其又落入魔掌。当天晚上幸遇工商津南分局干部刘建国,刘科长见仲某及其身边男子,心中起疑。为保仲某安全,刘科长以取扣留资料为由将二人诱回工商津南分局,经询问证实,传销头目确实想继续控制仲某,该男子是仲某的监视人。

为保证此次仲某能安全返乡,刘科长亲自与另一名干部驱车30多公里,将仲某送上了天环长途汽车站的长途汽车。

支招:

对于传销陷阱,除前面介绍的一些注意事项外,求职者还需要多一份小心。很多传销组织拥有着体面的外衣,他们通过正规程序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公司,但所从事的却是非法传销业务,面对这样狡猾的不法分子,即便是正规的人才中介机构往往也是防不胜防,这就需要求职者提高警惕。这类组织发布的招聘信息一般都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没有明确注明,比如没有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如果接到这样一些外地小公司让你前去应聘的电话,首先应在网上搜索其相关信息,充分了解该公司情况,对照公司名称、地点是否相符,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是亲戚朋友打电话让你去外地工作,也应小心谨慎,先打听清楚此人近期动向,再决定是否前往。不论是哪种情况,在确认安全后前往外地时,应和家人保持联系,及时告知家人自己的行踪,最好多人结伴,报到时如有当地熟人相伴前往工作地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