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公务员考试高分考生谈答题技巧

历年公务员考试高分考生谈答题技巧

平时的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在考试中运用技巧巧妙答题,也是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记者采访了几位国家公务员笔试高分获得者,和这周末将要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3.7万考生一起,分享他们的临场答题技巧。

  分秒必争,预算好时间

2005年小卢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均获得80分以上。他认为,行政能力测验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属于容易和中等难度题,135道的题量,很容易让考生产生焦躁、沮丧的情绪,做题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轻易放过每一个得分点。

不轻易放弃每一题的分数,不代表在一道具体题上“恋战”太久。每道题的完成时间不应超过1分半钟。一时做不出的题目,跳过去先做后面的题目,而不是“卡”在这里,有利于保持平静心态。待完成后面的题后,再回来,重新思考,也许换个角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便做不出来,也将损失降低在最小分值,135道题,做对了85至95个,基本上就能够保证过线。

考前,通过做以往真题,可以迅速熟悉试卷结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节奏。在考前,应对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了然于胸。遇到实在超出自身能力的题,不要纠缠在单个题目上,耗费过多时间。

  用书面语,卷面要整洁

申论考试内容包括应用文、公文、议论文写作,考生应该学会用书面语言、学科术语表述自己观点,避免使用俗语、过于口语化语言。所以在准备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国家宏观政策,掌握工作文书书写方式。

保持卷面整洁看似“老生常谈”,但是一手漂亮的字迹的确能为主观题、作文增色不少。字可以不漂亮,但是尽量不要潦草,或涂改过多。答题时字迹时大时小,或排列得密密麻麻等问题都可能对成绩造成负面影响。

  调生物钟,与考试同步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后悔考前虽然做了题,但是没有限时,考场上很多会做的题目没有做。所以,提请各位考生,在做模拟练习时,应将时间限制和真实考试一致,是有效训练速度的方法。

考前一周,考生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将作息时间与考试时间调节一致。比如上午考行政能力测验,就上午9点开始练习这一科;下午考申论,就下午写作文。这样考试时大脑能处于最佳状。

  1.申论近两年来的命题趋势

  总的趋势:难度增加、题型尤其概括题型变化较大、分析能力的要求加强。

  中央公考:站在国家层面上看问题 大政+国计。

  地方公考:地区特色,民生。

  2.地方申论话题与题型分析

  安全、环保、城市管理、社会救助、房产纠纷、文化、就业。

  基本上还是三个题,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题型变化灵活,命题作文倾向。

  3.热点问题分析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服务性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a.环保问题:

  珠三角特大咸潮、沙漠化严重、新疆、内蒙古、湖南洞庭湖区等地鼠灾、太湖、云南滇池、安徽巢湖、长春等地的蓝藻,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谨防环境污染的区域转移陷阱,要使环境保护市场化、常态化,就应顺应市场规律去想想如何给“环保资本”一定的利润空间。

  主要措施: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第二,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第三,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和推进环境建设。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相关费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第四,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环保产业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要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饮用水安全作为重点,消除环境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b.“执行难”问题

  执行难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破坏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成为法院工作乃至社会的一大顽疾。

  这一问题的形成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原因主要有:

  现行法律中执行没有单独立法,被置于民事诉讼法中,不妥当也不利于执行程序的完善;

  部分法院执行不力,消极执行;

  被执行人本身没有可执行的财产,不能执行或者执行人恶意拒执;

  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执行;

  有义务协助执行的单位和个人不积极协助执行,甚至设置障碍、妨害执行;

  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

  个人道德品质缺失,法制观念淡薄;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和个人市场风险承受力较弱

  破解“执行难”,关键在于加强执行立法,健全执行机制,加强执行人员思想作风建设,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消除“法律白条”,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针对此工作:一是深入进行思想发动。二是要搞好督促检查。三是抓好制度建设。抓紧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围绕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问题,逐一列出需要立、改、废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起系统、科学的执法规范体系。

  解决“执行难”问题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体制,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专司民事、行政案件执行工作的机构。二是加强执行监督,对在当地难以执行的案件采取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等方法,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三是继续推进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暨国家执行威慑机制建设,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判决。四是规范执行行为,明确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的标准和条件,慎用强制执行措施,积极推进强制执行立法进程。五是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专项活动,努力实现执行工作良性循环。

  例如昆明市具体采取10项措施:

  成立昆明市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协调小组,对法院重大、疑难执行案件和重大执行事项进行协调领导;

  以政府拨付和社会募集的方式筹集资金,建立昆明市特困群体案件执行救助基金,对失去执行条件、生活或健康急需救助的特困人员进行救助;

  由市委专门研究适当增加事业编制,用于昆明中院在内部作相应调整,切实缓解人员力量不足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突出矛盾;

  适当增加执行工作补助经费;

  为执行一线增加执行专用车辆;

  有义务协助的各部门,要在自觉履行协助法院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社会协助执行机制和执行威慑机制,竭力支持法院搞好执行工作;

  法院要根据执行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探索和改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健全执行制度,创新执行工作方法;

  加大对执行工作的宣传力度,逐步形成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有关部门协助执行、社会群众监督执行、当事人守法执行的良好氛围;

  将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

  将清理出来的案件集中分类,对有执行条件的案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执行。对确有阻力和难度的案件,由协调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坚决破解执行难。

  c.人口问题

  人口安全问题:人口结构问题,包括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等;人口流动问题,包括流动人口、迁移人口问题。还有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如名人、明星、私企老板以及少数领导干部超生现象。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的安全。

  现阶段的目标:“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包括: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地进行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引导流动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根据功能区域的划分有计划地迁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最为直接。

  首先,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出了挑战。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再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上海社保基金案尤其引人担忧。最后,人口老龄化必然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

  “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未来五年中,要“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方面确定了具体的目标。

  上海老年人群的主要特点是: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且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老年人尤其是退休早、高龄老人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日常需照顾、护理的老人多;老人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纯老人”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上海有政府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等模式,但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二是养老机构结构不平衡。三是居家养老质量无保障。

  解决方案:

  一是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业绩的考核内容;

  二是完善政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是鼓励发展社会养老产业。

  四是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的执法力度。。

  五是适当考虑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

  d.机关浪费、政府采购问题

  机关浪费包括豪华场馆建设、日常水电车等消费、接待浪费、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有效监督问题。破解措施:加强教育、加强公证、制定标准严格执行、加强透明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制度与惩治力度等。

  对于政府采购问题中的监督问题:

  (1)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2)政府采购预算要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从而可以约束政府采购行为。

  (3)增强透明度,公开政府采购信息。

  (4)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标准,考核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情况。

  (5)健全法制,强化制约。

  (6)加强法制宣传,提高震慑力。

  (7)加快政府采购网络化建设。

  e.公共服务缺失

  最难忍受的排大队:候诊、银行、超市。由打工妹挑头的“职业排队人”的出现凸显金融、交通、商业等领域“店大欺客”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更折射出公共服务领域的“瓶颈现象”,即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主导、投入、监督严重乏力。公共服务理念和应对措施上的滞后,同时也暴露出监管部门对公共领域服务质量监督上的缺失。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公共服务状况,维护公平市场。

  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

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涉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程序、态度、方式和方法等。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公共财政转型要向五个“公共”方面转。一是转向公共安全;二是转向公共卫生,这点在危机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三是转向公共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四是转向公共的救济体制;五是转向公共便利,公众作为社会人,必须享有的公共便利包括交通、电力、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财政应该集中力量在这五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真正实现法治政府。首先是加快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再次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为此,要推进公共服务观念的创新,切实把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要推进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多样手段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提供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要推进公共服务的管理创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对策

  第一,以不变应万变,练好基本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关注国是)

  第二,了解申论考试,充分准备,沉着应战。(熟悉题型,明确答题原则,认真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