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肯吃土创业绝不委身打工”是真是假?
齐鲁人才 . 2017-07-26发布

近半选择不就业,整天想着当网红“、“宁肯吃土创业,绝不委身打工”……在95后忙着吐槽入职焦虑的同时,就业江湖上也流传着诸多95后的各种“传说”。随着95后纷纷踏入职场,他们与80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就业观、职场观? “95后可以称为有主见、不盲从的理想主义者,不会将就着寻找职位,但与现实的‘硬着陆’让很多人难以适应。”一位企业的HR告诉记者。

故事1:

钱少事多,心里不平衡

北京土生土长的95后周宁(化名),目前是房山区某街道的社区工作者,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后,她很顺利便找到了一份对口职业,从事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不用租房,日常开销不大,工作清闲,对她来说一月3400多块钱的工资“配得上付出”。但最近因为同事突然离职,基层人手不够,她不得不从同事那里接过“人事管理这一摊事”。

“费力不讨好,我也不是公务员,为什么要管他们的事?”。周宁同事小孙因为考上遴选公务员近期离职,所以原本小孙负责的工资和社保工作就被临时“塞”给了周宁。“他们公务员都不愿意接,工作太琐碎了,上个月小孙因为给老大爷算错了6块钱工资,被大爷追了一个月,我可不想这样。”周宁一脸愁容,像接到一个烫手山芋。

在被委以重任后,周宁的工作不再清闲,除了有接不完的电话,偶尔还要跑到20公里外办业务,由于不是正式编制,她拿不到交通补助,周六日也没有加班费。

“社工委要求我们两年之内不能考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所以这两年我还走不了。”由于周宁的工作性质和特殊要求,尽管和公务员在同一屋檐下工作,甚至干更多的活也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她也没法现在换工作,这让她很焦虑。

不过,周宁打算下半年结婚,婚后将换一个社区接着干。“钱多事少离家近”是周宁未来的职业规划,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她随时准备离职。

故事2

奇葩入不敷出,理想搁一边

小段(化名)毕业于二线城市的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还没毕业只身来到北京闯荡,跌跌撞撞终于在社科院某事业单位安顿下来,从事程序员助理工作。从三月份实习算起,到现在有四个月的时间了。他坦言,这份工作很体面,“合作方的项目经验丰富,许多项目也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互联网公司难以企及的,成长很快”。但工资待遇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活水平。

“入不敷出,拆了东墙补西墙吧!”这是同事小韩对这位“奇葩”同事的印象。作为95后,小段的财富安全感相较于85后、90后更高,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不低。但5000块钱的工资,租房就要用掉四分之一,除此之外,穿衣、朋友聚餐、夜店生活占据了小段大部分开销。都说“85后存钱,90后不存钱,95后借钱花”,在小段身上比较明显。同事小韩接了小段一个老底:“大家充个饭卡钱给他,他就先交电话费了,然后回头有钱再补卡里。”

“早起加班,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偶尔不休,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小段自己也觉得委屈。作为职场新人,工资待遇虽然低,但要学的技术、单位业务、人际关系哪样都没少,不同程度分割着自己的精力。在毕业前他曾上过一个职业规划班,现在想想,理想就只能搁在一边了。

故事3

人际关系令人揪心

95后初入职场,远不仅有工资待遇方面的紧张和焦虑,水土不服,角色转换依然是他们的困扰。

与周宁和小段相比,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韦(化名)学历背景要高一些,本科传播学专业毕业后,他被京东录用,维护商品信息。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氛围让他苦恼。“二本院校毕业,也不是专业人才,就凭有点工作经验,就颐指气使……”这是正在气头上的小郭对老板的评价。他认为,自己虽然刚刚毕业,但实习经验丰富,也有很多创意想法,本以为找到了可以施展的平台,却屡屡受阻。

他坦言,从学生到职场,角色转换可能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是指学生到职场新人,而是学生到社会人士。”他告诉记者,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只像一个机器不停运转。尤其是商业社会里的“谄媚”让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故事4

95后的父母更焦虑

不难理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长大的95后群体,更具创新独特的想法和仗剑天涯的勇气,而这也恰恰是父母的担忧。儿女初入社会,“没有宿舍楼妈的看护,人身安全怎么保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一不高兴辞职了可怎么办?”刚刚进入媒体工作的李一弘(化名) 被身为大学教师的妈妈絮叨得烦不胜烦。

“她上学期间就没怎么在外面实习,大二的时候曾在广播媒体实习,那时候由于业务不够熟练常常工作到下半夜三四点钟,第二天爬起来照常上班。那时候我就不希望她从事媒体工作,太熬人了。”刘阿姨告诉记者,尤其是看到电视上爆出猝死的著名主持人或媒体人,她就后怕,那年暑假她还特意到北京租房陪伴实习的女儿,就为督促她按时吃饭、睡觉,但基本不可能。

“媒体这个行业,节奏快,强度大,尤其是自媒体时代新鲜的东西转瞬即逝,媒体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了。”刘阿姨还担心,孩子年纪小,“陌生的环境中能否被集体接受”“工作中有没有危险”,常常困扰着她,“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有时候半夜两点钟醒了,想这些事情就再也睡不着了。”刘阿姨说。

HR眼中的新人

谁都不可能一口气挖个金娃娃

姜女士是北京一家房地产企业的HR,“公司给的薪水非常具有竞争力,还有各种租房优惠福利,对毕业大学生应该很具有吸引力。”但是,让姜女士意外的是,自己今年发放出去的20个offer竟然有7个毁约,均为90后到95后的“新新人类”。

姜女士告诉记者,很多刚来面试的90后、95后都充满了激情,但一旦在试用期投入工作岗位,发现自己预期与现实不符时,焦虑厌烦的情绪就会蔓延看来。“可能是从小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这一代人并不把高薪看做工作的首要需求,反而希望自己能上手就能独当一面,‘叱咤’职场。”

“但谁都不可能一口气挖个金娃娃。”姜女士认为,对新人来说,积累才是核心和关键,“从量变到质变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最真实的职场写照。”据了解,在违约的7个同学中,有2人毁约后至今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属于“前脚踏空,后脚离地”,对他们来说,生活充满的可能就不仅是焦虑不安的吐槽。

“每个人刚入职场时都几乎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同时又挑三拣四。好员工指哪儿打哪儿,哪来那么多废话。”曹女士在4A广告公司工作多年,每年都有无数新人涌入她所在的行业,“很多浮躁焦虑的新人,就该妥妥去坐半年冷板凳,把身上的刺和锐气都磨掉后,再来谈跟我拼职场、打江山。”